“这是我在网上买的可再生面料邮差包。”11月15日,来自西安市的00后小伙廖华向记者展示自己新买的墨绿色斜挎包,“全包用可循环聚酯纤维制作。这样的一个中号邮差包相当于用25个回收塑料瓶再造而成。”廖华说,“绿色”“低碳”“可回收”等关键词已经成为他购物的重要参考标准。
减碳是项大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具体实施中,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担当了重任,那么,个人消费能在其中起多大作用?
中国科学院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53%。因此,除了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能源外,改变公众消费行为、形成全社会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也是减碳的关键一环。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接受绿色的消费观念。低碳消费也早已不是与“抠门”挂钩的省钱行为,而是越来越“酷”的生活方式。
2021年12月13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双碳”位列其中。为地球减负,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新潮流。
买二手物品,是廖华新发现的减碳方法。
10月初,在反复查看卖家发来的开机视频以及外观图片等细节后,廖华最终以8000元的价格入手了一台对方闲置的游戏笔记本。“如果是全新的话,差不多需要1万元,加上对方还答应送一个键盘,很划算了。”他说。
数据证明,很多年轻人和他一样在做同样的事情,买卖和交换二手商品成为一种消费潮流。小到图书、闲置衣物、化妆品小样,大到家电、健身器材、怀旧好物,年轻人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淘的东西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清华大学发布的《2021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显示,中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规模,从2015年约3000亿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破万亿元,闲置物品交易的范围覆盖了几乎所有的消费品品类,预计2025年将达到近3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以前购买二手物品会被认为是‘穷’‘没钱’,现在购买二手物品,不仅仅是精打细算,更是一种环保态度。”同样热衷二手物品交易的95后女孩小雪告诉记者,作为汉服爱好者,她家里有数十套汉服,其中不乏二手物品,“不仅能省钱,还能减排,实在太酷啦!”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线上二手交易不仅让处理闲置物品更加便捷高效,也日渐发展为一种追求个性、崇尚环保的消费方式和生活理念。以转转、咸鱼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平台不仅满足了年轻消费者个性化和多元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更符合其“消费但不浪费”的生活主张。
“很多人觉得,环保这件事情很难做,是在吃苦。”廖华说,“在很多年轻人心中,包括买卖闲置物品在内的低碳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酷。这样的低碳消费,能带给我更舒适的生活方式。”
少开一小时空调,可以减碳约0.621千克;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可以减碳约0.2千克;熄灯一小时,少用一度电,可以减碳约0.785千克;回收一吨废纸可少砍17棵大树……在这些年轻人看来,环保可以是把不穿的旧衣改造成布袋或者双肩包、把废旧玻璃杯自制成插花瓶,环保也可以是在旅行或者买咖啡时带上自己的杯子、在点外卖时勾选“不需要一次性餐具”……总之,在环保的理念下,低碳是很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