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市局动态 / 正文
2024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走进渭南——

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

来源: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17 08:15

本报记者 史王萍

览黄河胜景,寻千年文脉,眺崛起征途。10月10至12日,2024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走进渭南。本次活动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主办,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渭南市生态环境局承办。来自人民网、国际在线、《中国环境报》、中国网、西部网、新浪网等中省媒体记者、网络大V和环保志愿者,走乡村、进企业、访群众,用“发现美”的眼光,纵览渭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丰硕成果,感受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渭南新时代黄河故事,见证渭南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九曲黄河,奔流不息。

黄河水在狭窄曲折的晋陕峡谷里一路南行,气势磅礴地穿过壶口,咆哮着跃过逼仄的龙门,像长途跋涉的勇士,放缓了脚步,躺平了身姿,从容向南流淌。黄河出龙门,经韩城、合阳、大荔至潼关,和秦岭打招呼后,掉头彻底告别黄土高原,一路东流入海。

黄河渭南段全长171.4公里,是黄河河谷最宽的一段。由龙门最窄骤然变为最宽,最紧束变为随意,最激越变为安详,黄河在一宽一窄、一张一弛之间,孕育出了古老的黄河文明,留下了鲤鱼跃龙门、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篇以及铁马冰河的兴衰往事。

当下,作为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资源富集、黄河文化多样性的代表区域之一,渭南处处激荡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3天时间里,2024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采访团(以下简称采访团)沿着黄河,通过全方位探寻黄河渭南段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历史遗迹、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进而重识渭南,捕捉渭南之美。采访团成员一路聆听,一路观察,一路记录,一路惊叹: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

生态修复 串珠成链 为美丽渭南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蓝天白云,翠色涌动。进入秋季,也到了黄河湿地最美的时候。采访团沿着黄河顺流而下,一路向南,都会遇见什么?

遇见一路绿水青山、华丽蝶变。

在合阳县,看“黄河最美在洽川”。穿越湿地,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温泉湖泊景区的面纱被揭开,夏阳瀵、处女泉等瀵泉,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拂身,如沙浪浴,是名副其实的“华夏一绝”。

眼前的碧波荡漾是经过治理后的结果。近年来,合阳县设立夏阳瀵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区,实施“一退二限三还”(“一退”即退耕,“二限”即限制鱼塘、限制莲池随意扩展,“三还”即还芦苇、还水面、还湿地)生态恢复治理行动。累计清理恢复湿地9600亩,栽植水生植物4万余平方米、芦苇30.3万余平方米。鸟种类由原来的148种增加到现在的170种。

“在这片黄河西岸的合阳土地上,见证了一次壮丽的绿色转身。”网络大V苏小康发微博表示,经过治理,这里的生态得到了显著改善,成为候鸟云集的美丽之地。

同样,在黄河西岸矿山生态修复区,苏小康感慨说:“治理后,黄河西岸山顶林草覆盖,山坡景观宜人,山底瓜果飘香。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变为现实。”

让人民日报陕西分社记者宋晨洋震撼的是在潼关县的黄渭洛三河交汇处。这里黄河与秦岭遥遥相望,水面开阔,近在眼前。芦荡密布,白鹭、斑鸠环绕飞翔,是我国内陆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地。

“黄河在渭南少了几分波澜壮阔,多了几分宁静与宽敞。”环保志愿者张彦波表示,“在潼关县博物馆,较为系统地知晓了千百年来渭南黄河儿女风雨同舟、奋斗不止的历程,这给我带来了极大启发,也激励着我们以后要深入挖掘黄河生态文化,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从合阳一路向南到潼关,目之所及,北边黄河蜿蜒,水网成片,水鸟翩飞。南边塬面相接,绿意盎然,生机勃发。每一抹新绿都是渭南市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生动注脚,更是渭南市生态版图“迈向深绿”华丽转身的先锋阵地。

文创+非遗 农旅融合 为乡村振兴点亮幸福未来——

白墙青砖,巷道宽敞,干净整洁。走进富平县城关街道新庄村,家家户户门前的柿树果实累累,国潮涌动的文创小店、现代化的健身广场、非遗织布和扎染的木兰小院、卖着柿子特调的咖啡馆等场所无一不引人注目。还有粮仓、石磨、草亭打造的民俗点位,展现关中农耕文化,满满的情怀和不尽的乡愁油然而生。

“以前的新庄村贫穷又落后,村里有条背街小巷,堆满垃圾,村民就算绕路也不愿意走那里。”富平县城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高丽妮介绍,“通过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村里原来的垃圾场,变成了铺有塑胶地面的运动场。现在每到周末游客都来赶大集。特别是改造后的这个名人巷,很多学生来这里研学都很乐意跟墙上的‘半句诗’互动。”

研学、非遗、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柿间堂、乡村咖啡屋、小柿人文创店等全面投运,荆山红直播间开辟出致富的新道路……在新庄村,红色党建引领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红黄旗制度让环境更加美丽,“五小服务”让乡邻之情更加深厚,农业产业园、非遗研学基地、慈善食堂等乡土文化浓厚的元素绘制出美丽乡村新画卷。2023年,新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89万元,人均纯收入2.4万元。先后获得“全国和美乡村百佳范例”“陕西省中小学和美乡村研学点”“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多项荣誉,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这里有瓜果飘香的大棚,有繁盛的畜牧业,新庄村群众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幸福的未来!”漫步新庄村,网络大V旅行笔迹赞叹说,“新庄村的未来,就像那丰收的果实,充满了希望和喜悦。”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庄村只是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目前,富平县已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乡村1个,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2个,省市级美丽宜居乡村53个,建成美丽乡村核心区216个。

花园工厂 节能减排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走在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化公司),采访团看到巍巍秦岭连绵起伏,满眼的花草树木绕着园区厂房,烟囱不见烟,厂区不见煤,经过处理后的排水池里锦鲤悠然畅游……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个曾经员工不敢穿白衬衣上班的老牌化肥企业,如今成了绿色花园式企业的示范代表。

陕化公司副总经理邓超在采访中高兴地说:“现在绿色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我们把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投入到生产中去,进行节能减排提升改造,虽然前期投资大,但是这两年,企业产值连年攀升,这就是努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效果。”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陕化公司在节能减排的路上留下了扎实的足迹。

近年来,该公司投资约4.5亿元,先后实施了锅炉烟气提标改造和烟羽治理、固体废物密闭储存、硫回收尾气深度治理、电石粉尘治理、VOCs治理、总氮治理、磷铵尾气深度治理等项目。开展循环水系统节水技改和系统余热回收利用,年节水约100万吨,节煤3万余吨,减排总氮325吨。

同样作为节能减排典范的还有大唐富平热电有限公司,作为富阎地区主热源,该公司通过对工业废水回收用户比选、消防水水源拓展等多项改造,重复用水率达99.7%。通过凝结水系统放水管道改造、热网循环泵密封水改造等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年节约除盐水消耗2万吨,共计折合中水量约3.5万吨。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一步一步将美丽渭南建设蓝图变成实景图。”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斌强说。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流域的绿色蝶变,是渭南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从产业结构跃迁,到坚守生态保护、产业蜕变,再到转型升级风起“绿”涌,悠悠岁月中,黄河与渭南共生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