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风廉政 / 一周一纪一提醒 / 正文

习近平用典(三六一)

来源:《习近平用典》 发布时间:2024-12-16 13:20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

——摘自习近平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

■典出:清·高以勇

■原文: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释义:“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悬挂在河南省内乡县县衙。据记载,这副对联是清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在内乡任职期间所撰写的。

高以永于康熙十八年(1679)调任河南内乡知县,兼管镇平、淅川两县事务,任职共九年。高以永在内乡知县任上时,正值清初战乱之后。百姓背井离乡,庄稼荒芜,经济萧条。他自感责任重大,常为民生忧心忡忡。于是秉烛研墨写下了这副楹联,悬挂于县衙“三省堂”。这副对联极富哲理,上联的核心是说官员要要正确对待当官,不能一官之得失计较个人荣辱,当官就要发挥官员对于地方的作用。下联是说:老百姓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官员也来自老百姓,当官就应当为为老百姓办事,而不应该高高在上做欺负老百姓的事。

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手中的权力、衣食,都是人民给予的,人民群众是干部的衣食父母。领导干部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通过国家机器和各种手段,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民族造福。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个根本,脱离了群众,不认真琢磨怎么搞好工作,而是成天谋划自己甚至追逐私利,就会被人民所抛弃,丧失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手中或多或少握有一定权力的广大干部,要提防“官本位”的陷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事业要用心,心要到,心到没到是不一样的,群众是能看出来的。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把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了“蛙水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党的宗旨,也会严重损害党群关系。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和群众之间建立真正的鱼水关系。

习近平在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提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旨在向领导干部强调: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也以此要求各级干部要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来源:《习近平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