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不成反类犬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原文:初,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释义:“画虎不成反类犬”典出《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欢侄子马严和马敦在别人后面说长道短,他写信《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他们,让他们学龙伯高,而不要学习杜季良,学杜季良如果学不成就像画不成老虎反而画得像一头狗一样。在马援的心目中,龙伯高和杜季良都是很好的朋友,但两人性格迥异。马援认为龙伯高为人敦厚谨慎,出言皆善,谦和节俭,清廉无私。他认为杜季良为人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各色人等皆有交往。但之为什么马援告诫子侄,龙伯高能学,杜季亮不能学呢?因为学龙不成还不失为一个老实谨慎的君子;如果不能从内心里学到杜的“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只是学了他的表面(如朋友遍天下),就不免会成为一个轻薄子。马援的意思是学习一个人学表面的东西容易做到,但是如果想学人内在的东西不容易,如果学习不成功,反倒会像东施效颦一样,成为笑谈。
后人常用“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反成笑柄。也经常用来比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亦作“画虎类狗”,或作“画虎类犬”等。
“画虎不成反类犬”。学习他人如果抓不住本质,偏离事物本来的方向,既不能学习到他人的精髓,也会丧失自我,最终成为不伦不类的“怪胎”。因此,就中国的发展而言,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就是在处理一切事务的时候,首先要坚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从本国实际出发去考虑问题和制定制度、政策等。同时,也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如果单纯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拒绝吸收和借鉴其他人类文明,会阻碍我国发展进步的速度。因为当今的世界和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拥有所有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学习他人,可以加快我们发展进程。但是,对于其他人类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不能全盘接收,而是要结合本国实际,加以辨别吸收。如果直接拿到外国的东西在我国生搬硬套,不但起不到促进我国发展的作用,反倒会适得其反,阻碍我们的正常发展。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可以虚心学习他人的东西,但绝不能照搬照抄,否则就会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以此告诫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我们应该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