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风廉政 / 一周一纪一提醒 / 正文

习近平用典(三四三)

来源:《习近平用典》 发布时间:2024-07-12 08:15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摘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典出:孟子《孟子·尽心下》

■原文:“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意是:善充满全身叫作美,充满并且能发出光辉叫作大。

文学艺术作品的充实就是指有内容,且内容要向上向善,这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美。而有光辉,从审美体验上来说就是指能够使人眼前一亮,或是能够使人感到震撼,这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大,才是崇高的作品。充实和有光辉都是在强调作品的内容,从孔子开始,儒家就极为强调文学艺术作品内容的重要性。《论语》中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所说的美是指形式上的,善是指内容上的。孔子认为《武》乐虽然与《韶》乐一样,艺术形式上都是美的,但是因其内容是“以征伐取天下”,因而“未尽善”。孔子提倡文学艺术作品应尽善尽美,也就强调内容与形式并重。从孔子和孟子的美学观不难看出古人往往是将善和美联系在一起的,要善也要美,善即美。只有善且美的作品才能陶冶人的性情,起到教化作用。一些家喻户晓的千古名作之所以能够流传就是因为其内容充实,思想深远。习近平在讲话中曾谈到一些他读过的中外名著,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等作家的大作,那些作品之所以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百读不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内容照现实生活,能够让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引用“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一句,旨在强调只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才能被称为精品,才具有持久的文艺魅力。因此,他反对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号召文艺工作要以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厚积薄发,打造传世之作、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