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风廉政 / 一周一纪一提醒 / 正文

习近平用典(三三八)

来源:《习近平用典》 发布时间:2024-06-03 09:49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典出: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

■原文: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味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厦。仰诸同志,盍自勉旃!

■释义: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提倡三民主义,创立《五权宪法》,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习近平称赞“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兴中会是孙中山领导的一个革命团体,于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其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成立之前,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以期能够“改良祖国”,但被李鸿章拒绝。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治日非,纲维日坏,强邻轻侮百姓”。面对“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内忧外患,孙中山“以为时机可乘”,于是前往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1894年11月24日,兴中会成立并通过了孙中山草拟的《兴中会章程》。“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即出自《兴中会章程》,大意是:急切拯救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迫切扶持将要倾覆的大厦。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孙中山的救国救民之志。

习近平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继续学习孙中山忧国忧民、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操,学习孙中山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为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当代的爱国主义,既与古代、近代、现代的爱国主义一脉相承,又有自身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当代中国人弘扬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要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身体力行,以爱国之情促爱国之行。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旨在说明孙中山先生青年时代就立志救国救民,一心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四处奔走、大声疾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