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风廉政 / 一周一纪一提醒 / 正文

习近平用典(三一三)

来源:《习近平用典》 发布时间:2023-10-16 09:49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典出:晋·陆机《文赋》

■原文: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释义:“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大意是:须臾间通观古今,一瞬间游遍天下。

文艺创作中的想象和联想都来源于日常的积累。艺术家只有通过长久的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才能开拓思维,才能在创作时迸发灵感。而历史记录着前人足迹、凝聚着前人智慧,是前人的百科全书,也是艺术家获得知识、获取灵感的宝贵资源。习近平认为“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文学家、艺术家可以从历史中发掘素材、挖掘资源。但他同时也告诫文学家、艺术家:可以使用历史,但却不能滥用历史。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尊重历史,“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

不仅是文艺工作者,今天的人们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都要尊重历史。习近平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从一代一代众多仁人志士的人生实践中,从中华民族传诵千古的诗文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伟大的民族精神、高尚的社会风尚以及那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因而,他特别强调要以史为鉴。要学习历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要坚持古为今用,使历史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引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旨在强调文学家、艺术家只有具有历史感,有史识、史才、史德,才能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