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
——摘自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
■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
■原文: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释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由中央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通过郡县制,秦始皇加强了他的统治。郡县制对我国的国家治理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若干个县组成郡,若干个郡组成一个国家,因此,只要郡县治理好,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道理)。
自秦设县以来,县治在中国的国家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县治是连接基层与中央的一个重要桥梁。今天,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目前,中国有2800多个县,就有2800多个县委书记。
虽然县委书记级别不高,但是管理的事情却不少。县域辖区内大到中央精神、政策的贯彻落实,小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事无巨细都可以和县委书记的治理扯上关系。县委书记是贯彻“四个全面”治国方略的“一线指挥部”里的“一线总指挥”。指挥能否得到直接关系到一个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关系到县域里成千上万老百姓能否全面小康。
习近平的《从政杂谈》曾这样写道:“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三干多个县就像这张网上的纽结。‘纽结’松动,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荡;‘纽结’牢靠,国家政局就稳定。国家的政令、法令无不通过县得到具体贯彻落实。因此,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看,县一级工作好坏,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
县委书记是“芝麻官”,却担着“千钧担”,县委书记们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当好党在县域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发挥县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