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
■典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乱第十二》
■原文:治乱之政,谓省官并职,去文就质也。夫绵绵不绝,必有乱结;纤纤不伐,必成妖孽。夫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故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释义:《便宜十六策》是诸葛亮所著的一部兵书,《治乱》为《便宜十六策》中的第十二策。诸葛亮从纲纪、先后、远近、内外、本末、强弱、大小、人己等方面阐述治国理政的方略。他认为,要治理乱政,必须裁汰冗官,去除虚职,不使闲散无用的官员群聚结党,危害政务。倘若三纲六纪废弛,就会大乱。为此,他提出:"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其意为,治理国家,无规矩不成方圆,本立而不失其末,为政不能脱离理法道统,如此则万事可成,功业也可长保。他主张用律法来规范民众行为,维持社会秩序。
习近平同志引用这一段话,是说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中央的政策为依据。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60大项,180多个条目,已经为全面深化改革划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正是最可循的路径、最应讲的规矩。如果能够做到“上下对称”,讲规矩、讲规律,改革就一定能不断向前推进。